当前位置: / 党史学习 |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史学习 |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史学习 |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积聚了强大正能量。

打铁必须自身硬,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全面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2016年金秋,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这份举世瞩目的公报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要凝聚全党、团结人民、战胜挑战、破浪前进,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力量,党中央、全党必须有一个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文件征求意见过程中,地方和部门以及军队,都希望这次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2016年10月28日,中宣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情况。中宣部有关负责同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这次全会上,中央委员会同志一致赞成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致认为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名副其实;一致表示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期实践证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

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几十年来,形势任务和党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既积累了大量新成果新经验,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中组部有关负责同志就《准则》答记者问时表示,制定《准则》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

《准则》分三大板块、12部分,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基础上,提出160多条新的重大观点和重大举措。比如,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涉及全党全国性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和解释;严禁在党内拉私人关系、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等等。

《准则》一经公布,就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国外媒体这样评价:“中国共产党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全面从严治党,抓住了管党治党的要害和关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勇气与自信,值得世界许多政党学习和借鉴。”

       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条例》答记者问时介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自2003年12月颁布施行以来,对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形势发展需要我们对《条例》进行修订,通过明确责任、完善制度,把党内监督严起来、实起来,把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焕发出来,推动管党治党由宽松软走向严实硬。

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条例》共8章、47条,对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等重要问题作出规定。《条例》还将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专设一章,强调党中央带头加强监督、带头接受监督,体现党中央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对于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高监督工作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召开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部署,这次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的整体设计,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渐次展开、深度推进。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必将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彼岸。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当前位置: / 保利贵州物业 |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助力册亨抗灾救助

保利贵州物业 |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助力册亨抗灾救助

保利贵州物业 |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助力册亨抗灾救助


来源:保利贵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投稿

当前位置: / 党史学习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部署

党史学习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部署

党史学习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部署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坚定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保证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党组织坚持学习教育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广大党员真学深学、以学促做、边学边改,在“学”中筑牢思想根基,在“做”中彰显先锋本色,有力推动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推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开展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学习教育,为全党作出示范。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都以普通党员身份到所在党支部参加学习,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到分管领域和联系单位给基层党员讲党课。

个人自学、分头领学、集中研讨……各级党委(党组)着眼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能力,坚持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起,原原本本、逐篇逐段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都把系列讲话纳入主体班次课程安排。

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工厂农村到部队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蔚然成风。

各级党组织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上党课为基本形式,定时间、分专题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党支部书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他们用身边故事、群众语言带着党员一起学习。中央组织部开设“两学一做”官网,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设立“两学一做”专栏;许多省、市、县和部门、企业、高校党组织开设“‘两学’天天读”“红船领航”等微信公众号,建立“党员小书包”等手机APP,基层党支部普遍建立党员微信学习群,打造“指尖上的课堂”。

紧扣“学”的内容、“做”的标准、“改”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坚持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解决,党员干部问题和党组织问题一起整改,党员干部有了新形象、党组织工作有了新气象。

       为抓党建促脱贫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

各级党组织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扎实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落地见效。

832个贫困县涉及的22个省区市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各地把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按照部署要求,严督实导学习教育。贫困县领导干部到脱贫攻坚联系点讲党课,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

各地坚持学做互进、知行合一,推动贫困村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支持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组织他们与重点扶贫对象结成对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各地坚持物质帮扶与思想引导并重,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坚持问题导向,各地着力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等,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各地各部门还加强精准选派、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保障第一书记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为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关键少数”并向基层延伸作出新的部署。

实践证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进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的有力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不懈抓下去。

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各地各部门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党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各地各部门注重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用有效制度机制推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强化党性修养、带头严格自律,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两学一做”作为“三会一课”基本内容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抓好基层支部相关制度建设,夯实党的组织基础;不断完善查找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深化问题整改,在补齐基层党建短板、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上持续用力。

各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凝心聚力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当前位置: / 党史学习 |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伟大的变革 历史的跨越

党史学习 |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伟大的变革 历史的跨越

党史学习 |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伟大的变革 历史的跨越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主席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动员号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伟大的变革,历史的跨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这是一次迎难而上的跋涉,也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起航。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重塑重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后的人民军队全面重塑、浴火重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听党指挥,铸牢强军之魂

“全军要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牢记人民军队宗旨,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积极支援地方疫情防控。”2020年1月,习主席对军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一声号令风雷动。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部署下,人民军队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实践再次证明,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抗洪抢险救灾,从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到誓死捍卫祖国领土……只要党和人民需要,人民子弟兵就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用行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坚决听党指挥的誓言。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军委主席负责制则是党章和宪法规定的重大制度,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和根本实现形式。

近年来,全军上下始终把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最高政治要求来遵守、最高政治纪律来维护,持续抓好军委主席负责制学习教育,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意见》,严格落实请示报告、督促检查、信息服务工作机制,完善监督问责工作机制,开展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专项巡视,确保习主席和军委决策部署有力有效落地。

强军兴军,关键在党。人民军队着力加强党的建设:2018年8月,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对全面加强新时代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作出部署要求;2020年,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共产党军队党的建设条例》颁布,标志着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军队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心中有魂,脚下生根。三军将士将听党指挥的政治基因熔铸于血脉,使命在肩、砥砺奋进,在改革大潮中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答卷。

       改革重塑,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领导指挥方队、火箭军方队、战略支援部队方队、联勤保障部队方队、文职人员方队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这些在改革强军大潮中出现的新名称、新方队,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

这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成果——

2020年7月1日零时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由现行军地双重领导调整为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军历史上力度、深度、广度空前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通过改革,人民军队立起了新的“四梁八柱”——

解决体制性障碍。进行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改总部、塑军种、立战区,构建起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解决结构性矛盾。实施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重构规模比例、力量布局、部队编成和新质作战力量,重塑院校、科研机构和训练机构,深化武警部队改革,打造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解决政策性问题。着眼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全面释放改革效能,坚持系统谋划、前瞻设计,创新发展、整体重塑,按计划深入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构建完善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更加精干合理,政策制度日益配套完善。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2018年1月3日,隆冬的华北大地寒意正浓。中部战区陆军某团靶场,7000余名官兵全副武装、威武列队,近300台装备整齐列阵、气势磅礴。习主席一身戎装,登上主会场校阅台,向全军发布训令。至今,习主席已连续4年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

统帅令下,三军景从。放眼全军座座军营,可以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练兵景象——

陆军部队的滚滚铁甲所到之处掀起阵阵黄沙;海军陆战队着力提升两栖作战能力;空军战机鹰击长空,雷霆万钧;火箭军一枚枚导弹长剑倚天;战略支援部队扎实开展新型领域对抗演练;联勤保障部队某旅锤炼高寒高海拔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保障能力;武警部队从难从严组织极限训练。实战化演训,展现出人民军队练兵备战的新气象,体现了新时代奋斗强军的新风貌。

从歼—20战机服役到首艘国产航母、大型万吨级驱逐舰入列,从常规武器装备的迭代升级到新型导弹在大阅兵中震撼亮相……我军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多个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技术不断进步,成果不断刷新。

多型战机首次飞越宫古海峡,航母编队出第一岛链,远洋远海训练捷报频传;各战区应急应战训练渐入佳境,聚焦现实安全威胁,深入军事斗争一线练兵……改革后的新时代军事训练,呈现出振奋人心的壮阔场景。

栉风沐雨百年路,砥砺奋斗正当时。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正以饱满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阔步前进,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当前位置: / 党史学习 |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

党史学习 |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

党史学习 |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地处武陵山腹地。2013年,村里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2020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18369元。种养、苗绣等产业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零起步增长到200多万元。

十八洞村的改变,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的生动注脚。

2013年11月3日,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识真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截至2012年底,现行扶贫标准下尚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0.2%。

新时代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怎么打?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出台,精准扶贫,迅速落实到行动与实施层面。

“开展建档立卡,摸准贫困底数,这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2014年4月,全国贫困地区80万基层干部开始进村入户,一张识别贫困人口的大网在中国大地上铺展开来。

怎么确定贫困人口?从“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到综合考虑“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是否真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否真有保障,贫困人口认定指标越来越清晰。农户申请、村民评议、投票表决、村级公示、乡级复核,认定程序越来越严密。

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全国共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为了让贫困人口数据更精准,2015年,全国又组织200多万人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筛除识别不准的贫困人口929万人,新识别补录贫困人口807万人。至此,脱贫攻坚的扶持对象精准确定,中国扶贫开发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精准施策,“五个一批”拔穷根

进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一个个数据不仅清晰地标示出贫困户分布在哪儿,更为重要的是,第一次从总体上摸清了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印发。之后,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的101项具体任务,落实到32个牵头部门和77个参与部门。中央和国家机关先后制定、出台了200多个扶贫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各省区市也纷纷出台和完善“1+N”扶贫政策举措。中国构筑起从上到下全面联动的贫困治理政策体系。

发展产业是根本。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山西大同的小黄花、陕西的小木耳……一个个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到2020年底,832个贫困县全部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

易地搬迁是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国960多万贫困人口搬进了新落成的266万多套住房,水、电、路、气、网一一配齐,基本实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和生态产业扶贫,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到2020年底,全国20万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人数实现了动态清零。

“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

解决“谁来扶”的问题。2013年开始,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每年保持近100万人在岗开展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落实扶贫政策、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扶真贫,真扶贫,还要真脱贫。

脱贫攻坚战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确保脱贫质量,严把贫困退出关。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提出“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将第三方评估方式纳入脱贫成效考核评估体系。

“贫困县退出摘帽,要经过较真碰硬、从严从实的评估程序。”国家乡村振兴局考核评估司司长杨炼说。考核评估方法越来越完善,制度体系越来越严密,切实把好贫困退出这“最后一关”。

在考核方式上,2016年增加了省际交叉考核,不打招呼,不走过场;2017年增加媒体暗访,直指问题,真刀真枪。

在数据采集上,2016年增加了民主监督、督查巡查等情况,2017年增加部门专项督查检查情况,2018年增加脱贫攻坚巡视发现问题等。

在考核内容上,2016年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评估将“两率一度”(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点,2017、2018年将交叉考核重点调整为考核各地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情况。

2020年至2021年年初,21万多名普查人员对中西部22个省(区、市)开展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普查结果显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了脱贫。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只要我们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一定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学路径和持久动力!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当前位置: / 金丰物业 | 支部联建显活力 为民服务促发展 ——金丰公司党支部、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5月主题党日活动

金丰物业 | 支部联建显活力 为民服务促发展 ——金丰公司党支部、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5月主题党日活动

金丰物业 | 支部联建显活力 为民服务促发展——金丰公司党支部、观山湖区高铁经济带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5月主题党日活动

来源:贵阳市投资控股集团金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投稿

当前位置: / 党史学习 | 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实践

党史学习 | 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实践

党史学习 | 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伟大实践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是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脱贫一线。

这是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伟大实践: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新时代脱贫攻坚拉开序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工作。1982年,我国启动“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计划;1994年,新中国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工作纲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进入21世纪,中国实施两个为期十年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截至2012年底,现行扶贫标准下尚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0.2%。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强调“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顶风冒雪来到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进村入户看真贫,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理念。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中国减贫进入脱贫攻坚新的历史阶段。

       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历史担当,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空间。”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8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顶风雪、冒酷寒、踏泥泞,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调研指导20多个贫困村。

从2015年到2020年,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召开7个专题会议系统部署、压茬推进。

在国家乡村振兴局,存放着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的一本本脱贫攻坚责任书。刘永富说:“逐级签订责任书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

2016年7月,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宁夏银川召开。之后,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贫困县,12.3万家民营企业帮扶7.28万个贫困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逐渐形成。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随后,一系列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中国特色脱贫攻坚政策、投入、监督、考核等制度体系,在实践中逐步建立。

“这一制度体系不仅有力支撑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说。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难度越大。2017年底,我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但剩下的脱贫难度都比较大。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脱贫进入聚力攻坚阶段。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副州长向贵瑜说:“2018年起,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各方帮扶力度明显加大;我们也付出巨大努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立行立改,到2019年年底,520多万人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

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纳云德回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后,怒江打响“百日攻坚战”,一批批背包工作队进村蹲点、挂牌督战,坚决啃下最后的脱贫硬骨头。各地各部门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第一次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刘永富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当前位置: / 中铁建物业贵阳中心城市公司党支部 | 扣好发展党员“第一粒扣子” 贵阳中心城市公司举办2022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中铁建物业贵阳中心城市公司党支部 | 扣好发展党员“第一粒扣子” 贵阳中心城市公司举办2022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中铁建物业贵阳中心城市公司党支部 | 扣好发展党员“第一粒扣子”贵阳中心城市公司举办2022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当前位置: / 党史学习 | 党的十六大—— 吹响新世纪的前进号角

党史学习 | 党的十六大—— 吹响新世纪的前进号角

党史学习 | 党的十六大——吹响新世纪的前进号角

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我国冬奥会金牌实现零的突破,我国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回首2002年,一件件举国欢庆的喜事令人心潮澎湃。其中,有一件大事对刚刚步入新世纪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凡——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了。

2002年1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21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份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从庄严的会场传向全国、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盛会,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重大问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影响重大而深远。

       迈向全面小康

当十六大代表、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祝春秀走出人民大会堂时,感触颇多:参会之前10年,她所在的冕宁县,群众住的大多还是茅草房;而参会时,县里已建成了高速公路、大型水库,老百姓看上了电视、收听上广播。

小康社会,国富民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把“小康”这个词用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之中: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世纪初,我国已成功实现了前两步目标。当时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90年大约增长两倍,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巨大跨越。

前两步目标实现后,如何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决策,从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响彻大江南北,祖国各地涌动着改革和建设的澎湃热潮。

“关于我国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判断,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

这是一个具有继往开来意义、十分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极大地振奋了党心民心。“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王梦奎说。

       明确举旗定向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也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历史经验证明:对于有着数千万党员的大党和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正确的理论指导至关重要。

进入新世纪,党的理论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前进的道路如何举旗定向?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全面系统阐述,并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在系统总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时,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会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为了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贯彻,有力推动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思想解放的过程,在中国大地上和亿万人民的心中牢牢扎下了根,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正确制定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之初行动纲领的前提。”时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金冲及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党,“这是我们不断胜利前进的根本。”

       擘画新世纪蓝图

从科学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到进一步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确定这个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从提出新世纪新阶段的概念,到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十六大报告闪烁着发展思想、改革思想和开放思想,对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党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中央通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及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指导方针的适时调整,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得到缓解,国民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到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世界第三位。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再到如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当前位置: / 党史学习 |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党史学习 |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党史学习 |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中国这艘巨轮的前行提供了强大动力。

       百年大党的为民本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三沟两岔山旮旯,红薯洋芋苞谷粑”,武陵山脉中的湘西十八洞村,一首苗歌唱尽了曾经的贫穷与落后。今天,十八洞村已经成为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彻底改变了这个小山村的面貌,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只用了3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全部脱贫。贫有百种,困有千样,通过精准扶贫,全国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甩掉了“穷帽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摆脱贫困,历史洪流巨响,蕴藏着百年大党的为民本色: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山乡巨变的背后,是8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601亿元;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这一群体已超过4亿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20年来我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居全球首位;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为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写下生动注脚。

       同人民群众情连得更深、心贴得更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前一天网上提交材料,第二天就能完成企业注册。营商环境这么好,干事创业更带劲了!”2018年3月16日,北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创始人冯是聪拿到了我国第1亿张市场主体营业执照。

曾经的“办证难”,一度让企业为拿到作为市场“入场券”的“证”“照”而头疼。2016年元旦,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2017年9月,试点范围扩大至除上海外的全国其他10个自贸试验区。2018年11月,“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推开……不仅如此,“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在全国加速落地,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压减。如今,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

从垃圾分类到厕所革命,从户籍制度改革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老百姓生活里的每一个急难愁盼问题,一项项列入中央深改委会议日程,一次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让党同人民群众情连得更深、心贴得更近。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向前发展。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惠及民生的改革。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2018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提高了个税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优化了税率结构,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20年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正式编纂完成,1260个法条对应着细致入微的民生关切,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强大法治保障。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长江经济带发展,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近年来,立法的不断推进,为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部署推进保驾护航。

       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民心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021年初,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播出,选取16个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案例,赴青海、广东、云南、福建、甘肃等18个省区市实地拍摄,采访纪检监察干部、有关被调查人及涉案人员、干部群众100多人,讲述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正风肃纪反腐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故事。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民心。

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针对一些干部身上的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治理公款吃喝、旅游、送礼等不正之风入手,以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了全党全社会风气整体转变。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必须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仅2020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24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1.8万件,处分60.4万人。2018年到2020年,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据统计,全国共查处相关问题28.1万件。

2021年3月29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此次专项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3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政法机关将扫黑除恶与反腐结合起来,与基层“拍蝇”结合起来,将“打伞破网”与扫黑除恶一体推进。据全国扫黑办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案件89742起,处理115913人,其中厅级干部362人、处级干部6260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就一定能够依靠人民,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翻开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